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扬旗 旅者

凝聚瞬间,锁定遐想,封存记忆,让瞬间、感动成为永恒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跟着大师学语文(三)  

2009-04-16 21:36:43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跟着大师学语文(三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——文话 

   一、文章的分类:

文章最基本的分类有两种。一种间作者自己不说话的文章;一种是作者自己说话的文章。前者变通叫做记叙文;后者普通叫做论说文。

记叙文的目的在把事物的形状或变化写出来传给大家看,叫大家看文章,犹如亲身经验到一样。作者用不着表示意见,只须站在旁观的地位,把那事物的形状或变化的所有情形报告明白就好了。

论说文是作者对于事物的评论或对于事物的说明,目的在叫大家信服,理解。作者在报告事物的情形以外,还要附带详述自己的意见。

细分可为下列四种:

1、  记叙文——记事物的形状、光景。

2、  叙述文——叙事物的变化经过。

3、  说明文——说明事物的事理。

4、  议论文——评论事物,发表主张。

二、应用文:

文章的种类,又可以分为普通文和应用文两种。

应用文的目的在应付实际事务,有的属于交际方面,有的属于社会约束方面,和我们的

实际生活关系很密切,(如合同、法规、书信、广告)所以都有一定的形式。我们写普通文,不论是记述文、叙述文、或是说明文、议论文,都可以自由说话,不受刻板的形式的限制。

    三、记述和叙述:

作者自己不表示意见的文章叫做记叙文。再细加分析,可得记述与叙述两种。

我们对于外界事物有两种看法,一是从它的光景着眼,一是从它的变化着眼。对于某种

事物,讲述它的形状怎样,是记述;讲述它的变迁怎样,经过情形怎样,是叙述。前者是空间的,静的;后者是时间的,动的。用比喻来说,记述文是静止的照片,叙述文是活动的电影。静止照片所表示的是事物一时的光景,电影所表示的是事物在许多时候中经过情形。

    四、记述的顺序:

记述文是写事物的光景的,事物在空间的一切形状,就是记述文的材料。事物的材料原

都摆在我们面前,并不隐藏,可是我们要收得事物的材料,却非注意观察不可。自然界的事物森罗万象,互相混合着,我们要写某事物,先得把某事物从森罗万象中提出来看;又,一件事物,内容性质无限,方面也很多,我们要写这件事物,须把它的纠纷错杂的状况归纳起来,分作几部分来表示。这些都是观察的工夫。

记述文可以说是作者对于某事物观察的结果。观察的顺序就是记述的顺序。

记述文里所写的是事物的光景,要想把事物的光景明白传出,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。一个是着眼在位次,把事物所包含的千头万绪的事项,依照自然的顺序,分别述说。一个是着眼事物的特点,把事物的重要的某部详细述说,此外没甚特色的部份就只简略地带过。

五、叙述的顺序:

叙述文所写的是事物的变化。同样写事物,记述文所写的是事物的光景、状态,叙述文所写的是事物的变迁、经过。如果用水来比喻,记述文是止水,叙述文是流水。

变化、变迁、经过都是关于时间的事,所以时间是叙述文的重要原素。

普通的叙述文,依照时间的顺序来写,大致不会发生错误。时间这东西是无始无终,连续不断的。如果严密地说起来,任何一件细小的事情都和永远的过去,永远的将来有关。所以我们叙述一件事,须用剪裁的功夫,从无限的时间中,切取与事件有关系的一段,从那件事开始,写到那件事情完毕的时候为止。

我们叙述事物的变化、经过,目的在于把特点传出。

六、记叙文的题材:

记叙和叙述都是以事物为题材的。

事物的新奇的意味,可分两方面来说。一是事物本身的不平凡,如远地的景物、风俗、奇巧的制作,国家的大事故,英雄、名人的事迹,复杂的故事等,这些当然值得写。一是事物本身是平凡的,但是作者对于这平凡的事物却发现了一种新的意味,这与值得的写。

本身不平凡的事物,实际不常有,普通人在一生中未必常能碰到。我们日常所经验的无非平凡的事物而已。可是平凡的事物含有无限的方面或内容,如果能好好观察,细细体会,随时可以发掘到新的意味,这新的意味就是文章的题材。从来会写文章的人,可以说,大概是能从平凡的事物里发现新的意味的人。

新的意味是记叙文的题材的生命。事物的新的意味,要观察、体会才能发见。所以观察、体会的修炼,是记叙文的基本功夫。

七、材料的判别和取舍:

记叙文的题材是作者认为有新的意味的事物,关于那事物 的一切事项,当然都是文章的材料。

作者对于某事物自以为发现了某种新的意味了,要写成文章告诉大家,这所谓新的意味,大概可归纳为三种性质:一是某种新的知识,二是某种新的情味,三是某种新的教训。总而言之,记叙文所给读者的,无非是知识、情味、教训三种东西。

材料的判别和取舍,完全要看文章本身的意味如何。文章本身的意味就是决定材料的标准。

意味不同,材料的判别取舍也就不一样。知识上重要的材料,在教训或情味上也许并不重要,或竟是无用的东西;教训或情味重要的材料,在知识上也许是不正确的或非科学的东西。

依了文章的意味,从题材所包含的事项里选取一群适宜的材料,这是第一步。第二步就得把意味再来分析,同是知识,方面有许多种,同是情味或教训,性质也并不单纯。要辨别得清清楚楚,然后从选好的一群材料里,精选出适切的材料运用。材料本身有大有小,但写入文章里去,大的并非就是最重要的,小的并非就是不重要的,仅只荆棘中的“铜驼”,可以表达灭亡;仅是镜中“白发”,可以表出衰老的光景。任何微小的事项,只要用得适合,就会成为很重要的材料。

八、叙述的快慢:

叙述文所写的是事物的变化、经过。一件事物先怎样,后来怎样,结果怎样,这里面有着一种流动。事物的变化、经过,是事物本身在时间上的流动,把这流动写记出来,就是叙述文。所以流动是叙述文的特性。

对于重要地方应该不惜篇幅,详细叙述,不重要的地方,不妨竭力减省字数。快的叙述,便于报告事件进行的梗概;慢的叙述,便于表现事件进行时的状况。

快的叙述和慢的叙述各有用处,不能说哪一种好,哪一种不好。一篇叙述文里头,什么地方该快,什么地方该慢,这要看文章本身的意味而定,总而言之,占中心的重要部份该慢,不重要的部份该快。快慢就是详略,把不重要的部份略写,重要的部份详写,都是为了想显出特色的缘故。

九、观点的一致与移动

事物有许多部份或方面,一件东西,可以从各部份各方面来记述。行写什么,后写什么,有先后的推移。所谓推移,就是作者观点的移动。作者的眼睛或心意,好比照相机的镜头,是可以任意移动,更换方面的。

作者的观点,在可能的范围内,须叫它一致。如果移动得太厉害,那末,在复杂的记述或叙述里面,就会头绪纷乱,弄不清楚。

记叙文是写术光景的,光景都在作者的眼前,要使头绪清楚,只有把同类的事项归并了来写,使每段的观点得以统一。叙述文是述经过、变化的,性质比较复杂,同样一件事往往可以用几个观点来写。

在复杂的叙述文里,一定要把观点放在一方面,强求一致,对于事件的表现也许不方便。例如一个人的心理上的变化经过,在别方面是无法表现的。观点原可以移动,但不要无意义地移动。

十、游记:

游记之中含有两种成份,就是作者自己的行动和所游境地的光景。读者想知道的是所游境地的光景。所以有关作者的自己的行动须写的简略,而关于所游的境地的光景须写得详细。

可是从别一方面说,写作者自己的行动是动的,是叙述;写所游境地的光景是静的,是记叙。游记在性质上属于叙述文,目的在借文字“引人入胜”,生命全在流动的一点上。死板支写记所游境地的光景,结果会使流动随时停止,减少趣味。最好的方法是将作者的行动和境地的光景和在一起写;这就是说,写作者行动的时候要和境地光景有关联,写境地的光景的时候也要和作者的行动有关联。

游记是记述和叙述两种成份糅合的文章,一切记述和叙述的法则,如写述的顺序、要点的把握等等,都可应用。说明及议论,如非必要,可以不必加入。最要紧的是作者的行动和境地的光景的融合以及流动的持续。

十一、随笔:

随笔的题材,什么都可以做。读书的心得,新奇的见闻,对于事物的感想或意见,生活上所感到的情味等等,无论怎样的零碎琐屑,都是随笔的题材。随笔的用途极其广阔,可以叙事,可以抒情,可以状物写景,可以发表议论。至于体式更不拘一格。

一切文章都需要有新鲜味,尤其是随笔。随笔所关涉的是日常生活,日常生活大概是板定的,平凡的,如果写的人自己不感到兴兴趣,写了出来,也不会使读者感到兴趣。好的随笔所着眼的常是一向被自己或一般人所忽略的方面。平凡的生活中不知蕴藏着多少新鲜的东西,等待我们自己去发掘。学写随笔的第一步功夫,就是体察、玩味自己的生活,在自己的生活上作种种的发掘。

十二、情感的流露:

有一种记叙文,作者所以要写作的原由并不在记叙他所写的事物,却在发抒他胸中的一段感情;感情不能凭空发抒,必须依托着事物,所以他用记叙文特称的抒情文。抒情文和记叙文同样是记叙事物的文章;但前者以感情为中心,一切记叙都和中心相呼应,后者只以事物为中心,事物以外不再照顾到什么,这是二者的分别。

所谓感情,无非喜、怒、哀、乐等等。当我们遇到了可悲喜的事物,喜或悲的感情被引起来了,如果是一个儿独处那里,本来也没有什么可说,至多发出一两个欢喜的或者悲哀的感叹词罢了,但是要把这一段感情写入文章,情形就不相同。写到文章,就得预想有读者,你得把引起你的感情的事物记叙明白,教读者也具有你所有的经验,才能使读者知道并且感到你所怀的感情。能使读者知道并且感到,这才算是个把感情发抒了出来;否则只是郁而不宣,独感而没有传达给人家,虽然自以为写了抒情文,实际却等于没有写。

抒情文的材料的取舍以能否发抒感情为标准,大概使作者自己深深感动的事物都是适用的材料。依照着感情的情形记叙或者叙述,作者的感情就从这里头流露出来了。

十三、抒情的方式:

抒情大概有两种方式:一种是明显的,一种是含蓄的。在记叙事物之后,情不自禁,附带写一些“快活极了”“好不悲伤”一类的话,教人一望而知是作者在那里发抒他的感情,这是明显方式。作者在记叙了事物之后,不再多说别的话,但读者只要能够吟味作者的记叙,也应会领悟作者所要发抒的感情,这是含蓄的方式。

两种方式并没有优劣的分别,采用哪一种,全凭作者的自由。从情味说,两种方式却有不同,明显方式比较强烈,好像一阵急风猛雨,逼得读者没有法子不立刻感受。含蓄的方式比较柔和,好像风中的柳丝或者月光下池塘,读者要慢慢的凝想,才能辨出它的情味。

第十四、情绪与情操:

所谓喜、怒、哀、乐等等感情,虽然有强烈的差别,如喜有轻喜和狂喜,怒有微怒和大怒,但总之是显然可辨的狂喜和大怒固然人已共觉,轻喜和微怒也决不会绝不自知。这种感情在我们心里激荡的时候,好比江河涌来了潮水;等到激荡的力量消退了,心境就仍旧回复到平静。通常把这种显然可辨的、渐归消退的感情叫做情绪。

另外有一种强度很低的感情,低到边自己都不觉得,但比较持久,也许终身以之。这种感情通常叫做情操。

发抒情绪的文章无论用明显的或者含蓄的方式,总之有句话可以指出;换一句话说,一篇文章里哪些句语是作者在那里发抒情绪,读者一望而知。至于情操,即是不自觉的,在文章里当然只从无意之间流露出来;要确切地指出哪些句语是作者在那里表现情操,往往是不能我们只能说某一篇文章表现出某一种情操,因为情操成为一种基本调子,渗透在全篇文章里头了。

对于古昔的人物和事迹,我们往往有一种怀念的心情,这种心情和怀念一个相好的朋友并不相同;对于生死无常,我们往往有一种惆怅的心情,这种心情却说不上悲伤或是哀愁;当面对着高山或是大川的时候,我们总会有一种壮伟之感;当想到了时间的悠久和空间的广大的时候,我们总会起一种杳渺之思。这些都是情操而不是情绪。把这些做为基本调子,古往今来产生了不少的好文章。

第十五、记叙与描写:

详密的、生动的报告固然也是记叙,只因要与简略的、呆板的报告有一点分别,所以特称不描写。描写只是记叙的精深一步的工夫。描写的对象也是事物,离开了事物就无所谓描写。

我们不妨把图画做为比喻。通常的记叙文好像用器画。看了用器画,可以知道事物的轮廓和解剖,但并不能引起对于那事物的实感。描写好像自在画。自在画也注意到事物的轮廓和解剖,但不仅如此,还得加上烘托或者设色等的手法;而且,用笔的疏密也经过作者的斟酌,在有些部份用简单的几笔,而在另外的一些部份又不惮繁复地渲染。看了自在画,不单知道轮廓和解剖而已,还能见到那事物的意趣和神采,这就因为引起了实感的缘故。

描写一语本来是从绘画上来的。写作的人把文字作为彩色,使用者绘画的手法,记叙所选定的事物,使它逼真,使它传神。这就是写作上的描写。

描写的最粗浅的方式是使用形容词语和副词语。如“小汗粒”而加上“微细的到分辨不清的油一般的”形容词短语,就把小汗粒的形和性描写出来了;说“赤露的胳膊向下垂着”而加上“软软地”的副词,就把身体困倦的情状描写出来了。

即使最粗浅的方式也靠作者的经验。作者如果不曾观察过小汗粒,不曾体会过汗和油的相似,不曾感觉过有骨有肉的胳膊有时会“软软地”,又哪里来这形容词短语和副词呢?没有经验写不来文章;仅有微少的经验只能作简略、呆板的记叙;必须有广博的经验才能做详密、生动的描写。

第十六、印象

描写事物,目的在逼真与传神,所以最要紧的是捉住印象。什么叫做“印象”呢?这本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,解释也不止一种。最普通的解释,就是从外界事物所受到的感觉形象,深印在我们脑里的。我们除非不与外界接触;只要接触,印象是不会没有的,不过单只是有还不够;我们如果要告诉人家,非用适当的语言,文字把印象表达出来不可。表达得没有错误,而且不多不少,才能使人家听了语言、看了文字之后也会得到同样的印象,虽然他们并不曾直接经验那些事物。像这样,就是所谓捉住印象了。如通常纪行之作,往往说前面的树木或山峰“迎人而来”。照实际说,应该是自己向着树木或者山峰前去。但当时的印象并不觉得自己前去,只觉对象迎来,于是就说它“迎人而来”,这也是捉住印象的办法,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的捉住印象就是保留那印象的原样。

描写事物在能捉住印象。收得印象在于平日多所经验。从经验中收得印象,把印象化为文字,这是作者方面的事。从文字中收得印象,因而增加自己的经验,这是读者方面的事。

第十七、景物描写:

凡是我们所经验的事物,都可以供我们描写。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景物和人物;因为景物环绕着我们,常常影响到我们的情思和行动;人物是一切事物的发动者,没有人物也就不会有事情。

描写景物,第一要选定自己的观点。或着是始终固定的。就好比照相家站定在一个地位,向四周的景物拍许多照片;或者是逐渐移动的,就好比照相家步步逼近,随时向周围的景物拍几张照片。观点不同,对于景物的方位、物象的形态、光线的明暗等等都有关系。我们如果对着实际的景物动笔,这一些项目只要抬起头来看就可以知道,自然不成问题。但在凭着以往的经验写作的时候,如游历归来以后写作游记,这些项目就不能一看而知;倘若不在记忆中选定自己的观点,往往会弄到方位不明,形态失真,明暗无准;那就离开描写两字很远了。

第二要捉住自己的印象。说得明白一点,就是眼睛怎样看应怎样写,耳朵怎样听见就怎样写,内心怎样感受就怎样写。“月光如流水一般,静静地泻在一片叶子和花上”,把视觉的印象捉住了;“轻轻地推门进去,什么声息也没有”,把听觉的印象捉住了;“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;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,到了另一个世界里”,把意识界的印象捉住了。因为捉住印象,能够把自己和景物接触时候的光景表达出来,所以这几句都是很好的。

还有一层应该知道,就是描写虽然可以用形容词和副词,但不能专靠着形容词和副词。像“美丽”“高大”等形容词,“非常”异样“等副词,如果取供描写之用,效果是很有限的;因为这些词并不具体,没有实感。有时候不用一个形容词或副词来描写,只说一句简单的话,但因为说得具体,却使人家恍若亲历。

第十八、人物描写:

人物描写可以分外面、内面两部份来说。外面指见于外的一切而言,内面指不可见的心理状态而言。

外面描写包含着状貌、服装、表情、动作、言语、行为、事业等等的描写。要拣印象最深的来写。状貌方面的某几点是其人的特点;服装方面某几点足以表示其人的风度;在某一种情境中,哪一些表情和动作、哪几句言语正显出其人的品格;在一段或者全部生活中,哪一些行为和事业足以代表其人的生平。捉住了这些写出来,就不是和甲和乙都差不多的一个人,而是活泼生动的某一个人。

内面描写就是所谓心理描写。心理和表现于外的一切实在是分不开来的,表现于外的一切都根源于内面的心理。他人内面的心理无从知道,我们只能知道自己内面的心理。但我们可以从自身省察,知道内面和外面的关系。根据了这一点,我们看了他人的外面,也就可以推知他的内面。

心理描写有时候就借用外面描写;换一句话说,就是单就文字看,固然是外面描写,但仔细吟味起来,那些外面描写即所以描写其人的心理。

第十九、背景:

在抒情、描写人物或事件的文章里,往往把周围的境界,如室内情形、市街情形、郊野情形、自然现象、时令特色等等或简或繁地描写进去。这些项目统称为背景。

描写背景的例子可以举元人马致远的一首《秋思》《天净沙》小令: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,夕阳下,断肠人在天涯”。这里头句句都是背景,只末了一句才说到那个主人公“断肠人”。主人公怎样呢,他并没有什么施为,作者只用了“在天涯”三个字来说述他的情况。可是这背景的衬托的作用丰富极了。你想,枯藤老树,昏鸦飞鸣,小桥流水,人家三两,一条荒凉的古道,几阵寒冷的西风,瘦马前行,差不多全没气力,而太阳也疲倦了似地快要落下去了。一个出门人心绪本来就不好,又在这样的境界之中,其愁烦达到了何等程度,自可不言而喻。这种不画月亮而画云却把月亮衬托出来,情形恰正相同;可以说是专用背景来衬托的一个极端的例子。

在有些文章里,采用反衬。如满腔烦闷的人独自在欢声笑语里头,饥寒交迫的人倒卧在高楼华夏旁边,反衬显示出一种对比,用得适当,效果也是很大的

二十、小说真实性:

据实记录的记叙文 以记叙为目的,只要把现成的事物告诉人家,没有错误,没有遗漏,应完事了。出于创造的小说却以表出作者所看出来的一点意义为目的,而记叙文只是它的手段。这是记叙文和小说的的分别。

小说的故事和人物都由作者创造出来,当然并不实有其事,实有其人,但小说自有它的真实性。小说中用来表示作者所见到的一点意义的故事,又得入情入理,从世事因果关系上看,从人生的心理基础上看,都可以有这样的故事,而且那故事确可以作这样的发展;如果真有其人其事,大致也相差不远。所以小说只不过不是对于某人某事的记录而已;从它对于人生的社会的表现和描摹看来,那是真实的,而且比较对于某人某事的记录还要真实,因为它的材料不限于某人某事,可以容纳更多的真情真理的缘故。

我们应该记着:小说是由作者创造出来的,决非依据事实写述的记叙文;可是小说是真实的,这真实系指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表现和描摹而言。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21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